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,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,在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,天上明月高悬,地上彩灯万盏,人们观灯、猜灯谜、吃元宵,合家团聚、其乐融融。
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,节日民间有挂灯、打灯、观灯等习俗,故也称“灯节”。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《十五夜观灯》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“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”

猜灯谜又称打灯谜,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,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,燃放焰火,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

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。中华民族崇尚龙,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。

无论是“滚”出来的元宵,还是“包”出来的汤圆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,不少地方节庆时还有踩高跷、划旱船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、逐鼠、迎紫姑、走百病等活动,不一样的庆祝形式,却有着一样的美好祝福。